印度军舰高调前往南海进行联合演习,声称与菲律宾联合演习的目的在于“威慑中国”。然而同花配同花配,实际情况却让人大跌眼镜,印度舰队仅带了四枚实弹,并且始终不敢接近敏感的十段线海域。面对这场“战略秀”,中国的海警、渔船以及海军部队早已部署完毕,形成了牢固的防线,直接告诉印菲:南海的主权到底是谁掌控。
根据央视新闻报道,8月3日至4日,解放军南部战区在南海进行例行巡航,而这一时期恰巧也是菲律宾和印度联合军演的日期——4日到8日。这次军演原本是印度和菲律宾之间事先商定好的合作内容,在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访问印度之前,印度媒体还提前炒作称这次演习将在中国黄岩岛附近进行,摆出一副要“替菲律宾撑腰”的姿态。印度方面甚至放出消息,称马科斯访问期间,菲律宾可能会购买“布拉莫斯”超音速反舰导弹,进一步拉拢印度支持。
展开剩余73%然而,军演刚一开始,印度和菲律宾的“豪言壮语”迅速变成了笑谈。菲律宾只派出了两艘舰艇,印度则派出了三艘,分别是“德里”号导弹驱逐舰、“沙克蒂”号补给舰和“基尔坦”号护卫舰。所谓的“大规模演习”不过就是五艘船的“阵容”,而演习地点也从最初计划的中国黄岩岛附近海域,变更到了菲律宾近海。令人尴尬的是,印度海军旗舰“德里”号驱逐舰始终徘徊在黄岩岛10公里外,根本不敢进入争议海域。
更加讽刺的是,印度军舰的武器装备严重不符预期。原本备受期待的“德里”号驱逐舰,虽然进行了改装,配备了两座四联装“布拉莫斯”导弹发射器,但其右舷仅装了一枚实弹,左舷勉强凑了三枚,其他发射筒全是空壳。根据印度国防部的报告,印度的“布拉莫斯”导弹库存一直低于60%,这次演习可能连足够的弹药都没能带齐。而菲律宾派出的两艘护卫舰中,“何塞·黎刹”号虽然是最先进的,但仅配备了射程200公里的“鱼叉”导弹,与中国052D型驱逐舰的鹰击-18(射程超过500公里)相比,简直如同玩具。
表面上看,这场军演可能是“展示团结”,但实际上,它不过是一场互相糊弄的“纸老虎”表演。印度此次派兵南海,明显只是做做样子,既没有足够的实力,也缺乏与中国真正对抗的胆量。即便如此,印度和菲律宾依旧不忘吹嘘,印度媒体大肆炒作这次演习,称其是“向中国传递地缘政治信号”,实则是为印度政府的“东进政策”站台。
近年来,印度试图通过军售和联合军演拉拢东南亚国家,但实际投入远远无法满足其宣传需求。例如,印度向菲律宾出售的“布拉莫斯”导弹订单一拖再拖,这次演习时携带的仅仅是4枚实弹,恐怕就是印度海军目前能提供的最大“实力”。而菲律宾军方则不断为自己辩解,菲律宾军队总参谋长罗密欧·布劳纳称演习仅在“专属经济区内”进行,还强调“整个演习期间未发生意外”,没有遇到中国军舰。
然而,中国根本没有把这场印菲联合军演当回事。多年来,随着中国海军实力的飞速提升,中国早已形成了应对这种挑衅的“降维打击”体系。近程方面,中国海警船在南海的巡航活动几乎是常态化的,每年在南海巡航超过300天,形成了如同移动长城一般的强大屏障。中程方面,中国在南海部署的民兵渔船网络遍布全域,仅三沙市登记的渔船就超过2000艘,它们既能进行日常作业,又能够协同警戒。而在远程方面,解放军的航母编队,如“山东舰”,已经多次在南海进行演练,并通过岸基反舰导弹与航母形成战略拒止圈。
今年7月底至8月初,解放军南部战区就在南海进行了三次巡航。7月29日和31日连续两天进行了战备警巡,出动了052D型驱逐舰等精锐力量,而8月3日至4日又进行了例行巡航。如此高频率、高强度的巡航展示了中国在南海的实际控制力。这种立体化的防御体系,让任何外军的“肌肉展示”都显得毫无意义。
中国南海的军事存在,更多的是为了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,保障国际航道的畅通。而对于印度海军来说,想要在南海找到一席之地,恐怕连配角都难以担当。即使美国再如何支持菲律宾,这样的联合军演也无法对中国构成真正的威胁。印度若继续与菲律宾联合进行这类“象征性”军演,恐怕最终还是只能在争议海域外围徘徊。
菲律宾若以为外部势力能够改变南海的规则,倒不如看看2016年仲裁案的结局。中国用常态化的巡航行动证明,真正的威慑力量,并非几艘军舰的短期秀,而是365天不间断的实际掌控。那些想在南海搞小动作的国家,最好深思熟虑,是否应该把精力花在虚张声势的表演上,还是应该坐下来与中国谈合作、谋发展。毕竟,南海的主权问题,明眼人心知肚明。
发布于:天津市顺阳网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