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小编说】
上海的 “新”,藏在百年肌理里。
这里从来是看世界的窗,新奇玩法、先锋业态,先于时代落地生根。
从老厂房里的新奇餐饮,到商业体中的沉浸影院;从老字号的潮玩变身,到Z世代的趣缘社群。
新鲜事,始终在这座城不断生长。
我们追踪这份 “新” 而来,为你找到那些会让你不禁直呼“起猛了”的新空间。
而挖开那些新潮玩法的表层,底下是消费市场的澎湃张力,是商业创新的清晰注脚。
你或许在绿茵场挥过高尔夫球杆,享受过击球入洞的快乐。但你知道吗?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,中国就有一项和高尔夫神似的运动——“捶丸”。
它规则相近牛金宝配资,历史更久,曾和蹴鞠一起热闹过宋代街头,也同射箭、马球亮相过皇家赛场。却因记载少、实物稀,慢慢成了小众的“历史符号”。
以前,想了解捶丸,大多只能在博物馆看残破的球杖、古画里模糊的击球场景。就算想试试,也找不到专业的体验地方。
现在,上海闵行爱琴海商场B1层的这家捶丸馆,正打破这种距离——照着古籍复原器械,依着宋画布置空间,让这项藏在历史里的运动,真真切切“活”进现在的生活。
古今交融
推开捶丸馆的门,像从现代商场走进了一幅流动的宋画。
原木隔断隔出庭院般的样子,角落摆着仿宋瓷瓶和竹编物件,远处的“球窝”藏在绿植间,十分雅致有趣。
这里没有高尔夫的塑胶草坪,而是铺着模拟宋代郊野的浅草皮、碎石路。最显眼的是陈列架上的鹰嘴木球杖——每一把都照着《明宣宗宫中行乐图》复原,用上等檀木打磨,握在手里温温的,鹰嘴杖头弧度刚好,既合古画样子,又能精准击球,握起来顺手。
体验从“握杖”开始。教练会教你:“双脚分开和肩宽,身体前倾稳住腰,握杖要像握毛笔那样轻又稳——古人打捶丸讲‘雅’,姿势先得有书卷气。”
屏住气、瞄准,手臂自然挥出去,“叩”的一声轻响,木球顺着坡滚向球窝。这正是《丸经》里说的“击球入窝,杆少为赢”。
为了更加轻便,店内设置了入门级的捶丸轨道(牛益彤摄)
规则不复杂,却要在力度、角度上细琢磨,一下就能懂古人的巧思:既有玩的趣味,又有闲逸的意境。
想更有宋代感觉,馆里备了宋制汉服。换上宽袖襦裙,系上素色腰带,握着檀木球杖在“庭院”里走牛金宝配资,挥杆时袖口轻轻飘起,脚下碎石路发出细碎声响,恍惚间像走进了宋代士大夫的私家园林。
不是刻意扮古装,而是让衣服、器械、场景和动作融在一起,抬手投足间,能摸到古人生活的审美和节奏。
更特别的是,捶丸不只是动身体,更是练心性。比起现代高尔夫追求“远、猛”,捶丸更讲“心静气沉”。
馆主但华香笑着说:“古人说‘修身养性’,捶丸里最明显。不少人一开始急着用力,球反而偏;等沉下心,手臂自然带杆,倒能一杆进洞。每挥一次杆,都是和自己对话——你慌,球就慌;你稳,球就稳。”
让老文化焕新
“选在上海开捶丸馆,是因为这座城市懂传统,也爱新鲜。”但华香说。在这之前,国内以捶丸为卖点的店寥寥无几。
上海既有豫园、古戏台这样的老根脉,又能接纳小众的新东西——她想做的,就是让还在普及的捶丸,从“古籍上的字”“博物馆的展品”,变成普通人能握在手里、亲身体验的日常。
捶丸能“活”,多亏了它和现代生活合得来:它像中式高尔夫,不用复杂场地,上手快、门槛低,第一次玩练几分钟就能击球。
但它又藏着古人的智慧,器械、规则都有历史依据。这种“古今对得上”的感觉,让它成了连接过去和现在的桥——不少人体验后说:“原来一千多年前古人就玩‘类似高尔夫’的运动,这种亲切感真奇妙。”
开业到现在,馆里藏了不少因捶丸结下的故事。2023年杭州亚运会,捶丸作为传统项目展示,一位北京客人特意去看,却没机会亲手试,一直觉得遗憾。
今年在服贸会知道这家馆,他专门坐高铁来,“挥杆那一刻,他说好像又回到了亚运现场,看着球滚进球窝,总算补上了去年的遗憾。”但华香回忆道。
还有位外国常客,从2023年馆刚开就来,到现在坚持了两年,每次服贸会都特意来。
“他一开始说‘这运动简单’,练两次就能进洞;可越玩越着迷,”但华香笑着说,现在这位来自黎巴嫩的客人已经着迷,还会研究不同地形怎么击球——草坡要轻用力,碎石路要调杖头角度,遇到模拟宋代“矮树挡路”的情况,还会提前算好球的滚动路线。
“他说以前觉得是‘随便玩的小游戏’,现在才发现,力气差一点、角度偏一点,结果就不一样;能在复杂球道少打一杆,或是练会个新技巧,比赢一场球还开心——这就是捶丸的魅力,越琢磨越有门道。”
不少外国友人专程来到这里体验捶丸
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到这份魅力,馆里做了不少贴心设计。
对像北京客人这样“因赛事喜欢上捶丸”的人,会拿出杭州亚运会的视频、资料,结合馆里的器械,讲这项运动在现代赛事里的样子,让“历史”和“现在”连起来。
对常来的爱好者——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,会定期组织“技巧交流会”,大家坐在一起聊“草坡怎么打”“握杖怎么更稳”。
还会模仿宋代“多地形球道”办趣味比赛,让大家在比拼里发现,捶丸不只是“文雅地玩”,也是有竞技性的运动。
“捶丸不能只是‘小众运动’,我们希望让它真的融入现在的生活。”但华香说。
看着客人从“好奇试试”到“常来练”,看着小朋友握迷你球杖学挥杆,看着外国朋友对着《丸经》译本研究规则,但华香觉得很有感触——因为这说明,千年前的捶丸,不再是藏在历史里的小众记忆,成了不同年龄、不同背景的人,能和传统文化产生共鸣的“活东西”。
现在,每天都有人走进这家藏在商场里的捶丸馆:有人来打卡“古代高尔夫”,有人想体验宋式生活,有人冲着“静下心”来。
不管为什么来,当他们握着檀木球杖,看着木球滚进球窝的那一刻,都在和千年前的古人,悄悄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“击掌”。
而这,就是店主但华香最想看到的:让老运动重新有活力,让传统文化以“能摸、能玩”的样子牛金宝配资,留在现在的日子里。
顺阳网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